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明月席地而坐(重生)在线阅读 - 分卷(104)

分卷(104)

    他说:沉云阁在那个方向,山高地险,算得上是个人间仙境,有机会我带你去。

    方岐生问:这是邀请吗?

    聂秋答:是许诺。

    作者有话要说: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出自李白《月下独酌其四》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出自李白《月下独酌其二》

    第136章 、镇峨

    酒宴的最后, 明月照彻的高台上歪歪斜斜地睡倒了一片人。

    聂秋就枕在方岐生的膝上沉沉睡去,这枕头确实太硬,让他睡梦中都忍不住皱起眉头。

    方岐生盘腿而坐, 手肘撑在桌案上,指节抵住脸颊,眉眼低垂, 一只手随意地搭在聂秋的脖颈间,漆黑的狐裘披在肩上,困意袭来, 他也就这么跟着睡了过去。

    石荒不怕冷, 直接就躺在了地上, 双手环胸,即使是入睡了也丝毫未放松警惕。

    周儒趴在桌案上,脸颊埋进双臂之间,睡得很老实, 肩上还盖了层外袍,是段鹊的。

    季望鹤因为喝醉了, 神志不清,到处给人乱下药, 段鹊忍无可忍, 就将他捆在了危栏上,他挣扎了半天都没能挣脱, 又骂又闹,到最后实在是累了, 这才安静地沉入梦乡。

    安丕才下了一趟高台,去底下拿了几件儿外袍,准备给那几位没人管的人送了过去。

    夜里寒凉, 他担心这几个人着凉,才拿了几件衣服上来,可谓是细心周到。

    再登上高台的时候,安丕才便发现玄武不见踪影,应该是藏在了暗处,时刻警戒。

    段鹊就坐在高台的边缘处,双腿悬空,长发随风飘散,如同漆黑的鸦羽。

    感觉到安丕才走过来之后,她毫无反应,头也不抬一下,仍旧望着远处连绵的群山。

    安丕才拍了拍灰尘,就地坐了下来,离段鹊有几尺远的距离。

    身后的那群人睡得很沉,搭了件儿衣服上去也只是稍微动了动,看他一眼,又睡过去了。

    月光沉静如水,越靠近子夜便越皎洁,也更加冷然。

    他顺着段鹊的视线看过去,群山隐匿于夜色中,雾蒙蒙一片,想来也是看不出个什么名堂,只不过在段鹊眼里,看山看水总比看人要有意思得多。

    安丕才问道:段门主应该看出什么了吧?

    段鹊说:略通。

    安丕才叹了一声,又听见段鹊继续说道:周儒应该也是知道的,毕竟他很了解方岐生。常教主的事情,我们虽然知晓,但是也不会多言。

    说起来也奇怪,段鹊一个毫无人情味的人,不沾染世俗,对人心却看得透彻至极。

    她的眼睛轻轻一斜,眼角微挑,直勾勾看了过来,语气平淡地说道:这世间人人都有秘密。安门主,我有我的秘密,你有你的秘密,皆是无法轻易说出口,不是吗?

    安丕才的眼神蓦地沉了下去,这位青龙门门主,好脾气又温和,却在此时此刻露出了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神情,然而他并没有做出任何举动,只是与段鹊对视了半晌,才从唇齿间泄出两三声笑,压低了嗓音,说道:可是,说出自己的很难,说出别人的却很容易。

    段鹊这才起了一点兴趣,也不惊慌,问:安门主是如何知晓的?

    我喝过血酒。安丕才如此答道。

    段鹊语气略带赞赏:不是瘴气缠身,却自愿饮下毒酒,你也是个疯子。

    你可以这么说。安丕才对这个新外号没有任何感想,段门主又是如何知晓的?

    你看聂护法腰间的那柄长刀时,眼里虽然没有流露出任何多余的情绪,每次看过去的时候,视线却会多停留一两秒不过,安门主大可放心,目前应该只有我发现了。段鹊说道,而我并不是好奇心强的人,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弯弯绕绕,也与我无关。

    安丕才自己都没有发现这一点,经段鹊一提,才发觉他之前确实过于留意那柄刀了。

    还望段门主保守此事。他说着,心里又想,能不能瞒住,也不是他能说了算的。

    自然。段鹊回道,希望安门主也能将你所知晓的那个秘密烂在肚子里。

    大风吹拂,浮云渐渐地涌向空中那一弯白月,将皎洁无暇的月光严严实实地遮了去。

    安丕才与段鹊心照不宣地对视一眼,不再多言,起身离开了。

    酒宴结束后,又过了几日,方岐生总算与几位长老敲定了副门主的人选,那是个机灵又会说话的弟子,当初也是圣医阁的人,后来跟着典丹叛逃了,在总舵也呆了有好几年的时间。

    几位门主本来也有别的事情要忙,不可能在总舵停留太长的时间。

    于是,白虎门的石荒率先离开了总舵,与弟子们前往幽深的沼泽之地。

    他来总舵的时候已经和几位武功上乘的强者都比试过一遍了,连聂秋也没逃过他的邀战。

    石荒走的时候心情甚好,做足了全套的礼节,这才离开了总舵。

    紧接着,是朱雀门的季望鹤。

    他留了几个医术还不错的弟子留在魔教给典丹打下手,然后带上新的副门主,很阔气地租了辆招摇的马车,告别的话也不多说,就这么离开了。

    周儒留守总舵,替方岐生收拾剩下的烂摊子。

    段鹊有要事在身,与十位饲酒女启程回醉欢门去了。

    而青龙门只有弟子们回程,安丕才则是留了下来。

    黄盛那头已经寄了好几封信过来催方岐生,写的字儿虽然端正,字里行间却带了十足的嘲讽意味,大有方岐生要是再在魔教拖延时间,他就跑回来跟方岐生算账的意思。

    催的,当然是之前就约好的事情。

    既然从张妁那里得到消息,常锦煜在失踪前曾去过镇峨,还与镇峨王把酒言欢,那方岐生等人就不得不去一趟镇峨,看看能不能从镇峨王那里再打探出什么消息。

    而镇峨王与常锦煜、安丕才是旧友,因为常锦煜的死讯,镇峨王对方岐生一直不待见,所以方岐生只好和安丕才商量了一番,最后决定一起过去,看看镇峨王会不会看在安丕才的面子上将常锦煜当时的具体情况告诉他们。

    此时距离他们离开皇城,已有一个月的时间。

    从总舵到镇峨,最多不过两三天,所以这三人都选择了骑马前往镇峨。

    入了深秋,白日里的天空便总是灰蒙蒙的,鲜少有太阳,一片惨白,骑在马背上,一眼望过去,视线尽头只能看见群山与天际的交界,连成一条虚虚实实的灰线。

    安丕才抬起手臂,在空中久久盘旋的灰头鹰便收拢了翅膀,停在他的皮革护腕上。

    他取下鹰爪上的小竹筒,将里面卷得很细的纸条倒出来,展平,大致看了看上面所写的字,半晌过后,深吸了一口气,撕碎纸条,说道:镇峨王同意了。

    不过,同意的是安丕才过去,至于方岐生和聂秋,安丕才没有在信中提及。

    安丕才按了按太阳穴,顿觉此事难处理,镇峨王到时候很有可能会大发雷霆。

    没关系,师叔。方岐生的声音很平静,船到桥头自然直。

    话是这么说,但是镇峨王头一个撒气的对象,肯定是他这个相识已久的旧友,而不是你们这两个晚辈。安丕才抬起手臂,让灰头鹰飞去捕食,心想,那他能怎么办,只好受气了。

    镇峨王如今在镇峨府内,刚将信送出去,肯定想不到他们现在就在镇峨的城门口。

    安丕才说道:我先提醒你们一句,他脾气比起季望鹤可好不到哪去。

    这话在魔教总舵的时候他们就听安丕才说过一遍了。

    魔教的一贯作风就是,将所有可以利用的东西全部都利用上,为谋利益不择手段。

    出发之前,方岐生就与聂秋商量好了,先传书给张妁,问她能不能回一趟娘家。

    恰巧,张妁本来就打算找个时间和贾昭回去探亲,贾家又与魔教合作,聂秋将这件事向她讲了讲,她几乎没有犹豫,很快就决定做个顺水推舟的人情,答应了下来。

    镇峨王是出了名的护短,即使他因为方岐生而大发雷霆,甚至要将他们赶出府,只要张妁在场,替他们多说两句好话,再拦上一拦,后面的事情就好解决了。

    他们故意在路上耽搁了时间,为的就是先等张妁回镇峨府,他们再登门拜访。

    时间不能隔得太近,太近容易遭到怀疑,也不能隔得太远,太远就浪费时间了。

    如何拿捏时机,反倒成为了聂秋等人现在最苦恼的问题。

    聂秋只是略略向张妁提了提,她何等聪明,马上就明白了他们是在顾虑什么,只说让他们先进城,之后的事情,等她那头收拾规整之后就来找他们商量。

    然后,聂秋、方岐生和安丕才三人就先入了城,随便找了家小客栈歇脚。

    张妁并未让他们等太久,回府里收拾完东西之后,找了个借口,将贾昭甩给镇峨王,就从府中溜了出来,以纱遮面,身侧只带了聂秋当初在贾府见过的那个侍女,灵羲。

    教主,右护法,安门主。

    一阵寒暄过后,张妁微微眯起眼睛,视线从聂秋和方岐生的身上扫过,突然掩唇笑了起来。她今天穿的是桃色的纱衣,袖角处纹了桃花,盛放在枝叶间,盎然又鲜活,手中拿了面团扇,遮掩住殷红的嘴唇时,只叫人瞧得见蝴蝶纷飞间的一抹红色。

    她说:看来今日可不止一件喜事。

    第一件喜事,自然是指的二位。不知何时能请我去喝喜酒?张妁调笑道,神色却很真诚,仿佛真要伸手向聂秋和方岐生讨喜帖似的,仔细说来,我也算聂护法半个嫂嫂吧?

    确实如她所说,毕竟当初在贾家的时候,他与贾昭可是结为了义兄弟。聂秋想。

    被张妁这么一打岔,先前的凝重气氛荡然无存,倒是无形中将他们的关系拉近了。

    聂秋顺着她的话往下说:那你得问问教主了,我们之间向来都是他拿主意的。

    什么叫向来都是他拿主意?

    方岐生闷闷地咳嗽了两声。

    他不介意在季望鹤或者黄盛等人的面讲这些,但是安丕才就不一样了,这种感觉大抵和当着家里长辈的面和喜欢的人卿卿我我差不多,尤其是现在他不似那晚喝醉,清醒得很。

    于是他赶紧悬崖勒马,将话题收了回来:你所说的第二件喜事是什么?

    张妁轻轻晃了晃手中的团扇,笑道:至于这第二件喜事,是陛下撤回了对聂护法的通缉令。聂护法今后不必再像这样遮遮掩掩的了。

    第137章 、赌约

    聂秋实在没想到, 戚潜渊竟然会在这种时候突然撤回对他的通缉。

    他看了方岐生一眼,见他也是毫不知情的神色,便问道:妁夫人知晓内情吗?

    张妁摇着团扇的手停了下来, 笑容依旧,眼神却有点冷意,思索片刻, 说道:我虽然不知道到底是什么让陛下改变了主意,但是可以猜到,这件事八成与孟大人脱不了瓜葛。

    她说:宫中谣言四起, 都说陛下要将孟大人立为国师。

    这就与上一世的发展没有任何区别了。

    聂秋眉头微皱, 想, 除掉了大祭司这个心头大患之后,戚潜渊明明没有理由再违心去设一个无权无势的国师之位,可他为什么还是要坚持这样做?总不能是想追寻仙术吧?

    而且,前些日子他才从玄武门那边接到消息, 戚潜渊派了人去搜寻追捕天底下的道士,无论是有真材实料的, 还是招摇撞骗的,一律格杀勿论。

    一时间人心惶惶, 生怕触了霉头, 被有心之人扣上个道士的名号。

    说起来,他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听到过关于徐阆的消息了, 自霞雁城后也没再见过他。

    不详的预感刚升起,很快就被聂秋扼杀了苗头, 他宽慰自己,徐阆那么油滑机灵的一个人,跑得比沈初瓶、陆淮燃还快, 一溜烟钻进人群中就没了影,哪是那么好抓的。

    霞雁城可是覃瑢翀的地盘,即使是官兵也得给他三分面子,如果朝廷真要抓徐阆,覃瑢翀应该会看在凌烟湖水尸一事的份上,将徐阆保住。

    再不济,徐阆还有卜卦一技傍身,能够知晓祸福。

    要是在这种地方白白丢掉了性命,那就太不值当了。

    聂秋将那些想法抛掷脑后,见张妁好像还有什么话要说似的,便说:妁夫人但说无妨。

    除了我先前说的,还有一个奇怪的谣言。张妁朝灵羲使了个眼色,灵羲点点头,起身检查了一下房内,见房中无异常后,就走了出去,守在了门口。

    安丕才正要起身,又被张妁的团扇拦住了,抬头一看,张妁对他友好地笑了笑,说道:安门主不必出去,这不算什么机密,更何况,您与我又不止认识这一两天了,无须避嫌。

    镇峨王与安丕才、常锦煜本来就是旧友,因为白虎门远在大漠,离镇峨太远,所以安丕才不常来镇峨,一年才来个两三回,不过也能说他是看着张妁长大的。

    按辈分来讲,张妁还得称安丕才一声叔叔,才算尽了礼仪。

    安丕才却摇了摇头,轻轻将团扇拨开,起身解释道:小妁姑娘误会了,以你爹的脾性,估计不会那么简简单单就被你夫君搪塞,他若是发现你在这种时候离开,肯定会起疑,亲自来寻你,如果我在底下还能拦住他,说你找了我一趟之后就回府了,劝他赶紧回去。

    也是,镇峨王是个欣赏豪爽肆意的人,而贾昭又是个小心谨慎的性子,免不得被他一阵奚落,苦不堪言。上回探亲之后,贾昭闷闷不乐了好几天,虽然脸上没表现出来,话却少了许多,言语中透露着一股不想再去镇峨的意思,可又不敢和张妁明说,只好假装不在意。

    果然还是安叔叔考虑得周到。

    于是张妁没有再劝阻,侧身让安丕才过去了。

    安丕才走后,张妁重新看向聂秋和方岐生,向他们娓娓道来。

    朝中虽然人人自危,但也有心思缜密的人,即使是毕恭毕敬地垂着头,一声不吭,只会称是,心里盘算的东西却比针脚还细,没过几天就发现,陛下身侧的那位孟大人,不见了。

    只要是活在这宫中的人,基本上都是见过孟求泽的,即使是没见过的,也听过他的名字。

    毕竟是自小就服侍在戚潜渊身侧的人,原以为戚潜渊登上皇帝的宝座之后,孟求泽就从此一步登天、飞黄腾达了,没人想到他会在这个节骨眼上消失。

    到底是死了,还是被戚潜渊秘密派出去办事了,无论哪一个都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