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明月席地而坐(重生)在线阅读 - 分卷(179)

分卷(179)

    他要借此知道聂秋和徐阆的关系有多好,足够他为他做到哪种地步。

    喂。聂秋还没回答,徐阆就开口骂道,要一个小孩儿做这种选择,你还算什么人哪?

    仙君啊,在人间,十三岁就已经算不上是小孩儿了。常锦煜说完,又看向聂秋,一字一顿,重新问了他一遍,聂秋,如果我非要这样做,你会用什么方法阻止我?

    聂秋抿了抿唇,正欲回答,脸色却骤然变了,喊道:前辈小心!

    常锦煜的反应比聂秋的声音更快,瞬息间便退了几尺的距离,手上的绳索也松了,飞快地退至石阶的出口处,身体紧绷,横过手中的惊魂剑,眼神暗沉地看向面前的景象。

    即使他不松手,那根绳索也已经没有用处了因为,一声清脆的铿锵刀鸣,只见寒光闪过,绳索便被从中劈开,徐阆都吓懵了,还来不及喊,悄然出现的不速之客就接住了他。

    红袍松松垮垮地披在身上,胸膛半敞的男人垂下视线,黝黑皮肤上流淌的金纹在这漆黑的地方格外显眼,在幻境中,聂秋未能看清他的相貌,现在一看,果然和他的想象中一样,那双狭长的眼睛宛如火焰流淌,几乎要滴下滚烫的铅水,是冷的,同时也是炽热的。

    他赤着足,身上的每一寸肌肤,包括脚踝,都绘满了奇异的金纹。

    当他开口的瞬间,那些金色的纹路便开始缓缓游移,蛇一样扭动起来,圣洁与渎神两种截然相反的气度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位昆仑仙君的声音很低,富有磁性,聂秋一开始以为自己是在发抖,触碰到腰间的含霜刀时,他才发觉,是这柄冰冷的兵器在战栗。

    不止含霜,方岐生的四时剑匣,黄盛的金鞭,常锦煜的惊魂,都在嗡嗡作响。

    远在蓬莱,我都能听见你的声音。昆仑仙君低头看向徐阆,你实在是太吵了。

    能不能先请你把我放下来?徐阆的脚都没触着地面,他按住喉咙,露出难以言喻的表情,梁昆吾,早告诉过你,我到了高的地方就头晕眼花,我现在非常、特别、极其想吐。

    昆仑仙君,梁昆吾,拎着徐阆的衣襟把他放了下去,一落地,徐阆二话不说,立刻找了个合适的地方狂吐不止,他没敢离石台边缘太近,免得吐完之后手脚无力,又跌下去。

    梁昆吾侧眸看了他一眼,这才缓缓地看向面前这几个凡人,他似乎是向来不太爱笑的,神色漠然,情绪没有太大的波动,浑身上下,没有任何敌意,却也没有善意可言。

    他只做了一个动作。

    这位昆仑仙君,抬起手臂,隔空点了点这四个人,一阵清脆的响,劈里啪啦,好似珠石落玉盘,无论是含霜,剑匣,金鞭,还是惊魂,忽然之间失去了控制,纷纷应声落地。

    世间兵器,无论刀剑枪戟,皆需人驱使。他说,然器物有灵,灵源昆仑。

    作者有话要说:  补更新~

    第241章 、决意

    太安静了, 静得聂秋甚至能够听到自己的心跳声。

    和幻境中不同,在幻境中,他虽然和这些仙君正面碰上, 他们之间却始终隔着一层朦朦胧胧的薄纱, 看不清楚,便也褪去了那种令人心悸的威胁,而如今,真真切切地看见昆仑仙君的面目时, 聂秋只感觉到了渺小, 是的, 就是渺小,凡人在众仙面前, 好似蜉蝣。

    他看了常锦煜一眼,就算是这时候, 他也不肯将后背交给任何人,紧贴在石壁上, 身体绷紧,并未因为实力的悬殊而产生半点退意, 眼中闪烁的是近乎癫狂的热切,就像是闯入了狮子领地的头狼, 久久地盘桓, 没有选择贸然袭击,而是缓慢地、安静地寻找机会。

    聂秋碰了碰方岐生的手背, 有点凉, 浑身的神经绷得像根弦。

    他清楚,方岐生也清楚,对于神仙而言, 凡人不过是沧海一粟,是虫蚁,他们不会起杀意,准确来说,是不会特地对这样脆弱渺小的东西起杀意,除非惹得他们心烦意乱。

    而聂秋等人现在所作所为,正是踏入了神仙的领域,触碰了他们的逆鳞。

    再看黄盛,隔着面具都能看出他牙关咬得很紧,兴许是被这实力的悬殊所震慑,他的嘴唇微微地发抖,手指也在颤,却还是硬撑着,依靠石壁,借此维持身体的平衡。

    可是,聂秋想,为什么他心里一点多余的情绪也没有?

    没有恐惧,没有安心,没有惊慌,没有喜悦,什么也没有。

    昆仑仙君悬在空中,腰间所系的那根宽长缎带无风自动,在黑夜中蜿蜒爬行,绸缎上缀着一个个剔透明亮的琉璃珠子,晃动着,碰撞时发出些微的脆响,被他身上游移的暗金纹路所照,竟像是一双双金色的眸子,静静地凝视着面前这些不自量力的凡人。

    他没有携带武器,起初的那一声铿锵刀鸣,好似不是经他之手所发出来的一样。

    聂秋抬眼望去,正巧和梁昆吾对视上,交锋不过是瞬息间的事情,他却觉得这一切都变得缓慢起来,昆仑仙君眼中平静无波的潮水沉沉地坠下,只是看着他,聂秋心中又升起那股熟悉的感觉,他如今可以确定,他不是第一次见到徐阆,也不是第一次见到梁昆吾。

    并且,面前这一位神君,不爱笑,也不会愤怒,凡人的七情六欲,都与他无关。

    你就是昆仑仙君吗?常锦煜忽然说道,你和那位阆风仙君,似乎都认识聂秋啊?

    我没有回答你的必要。这里不是凡人应该踏足的地方,你们已经越界了。梁昆吾移开视线,居高临下地看着常锦煜,一字一顿说得清楚,把白玄的面具交出来。

    常锦煜不知道从哪里摸出了那面熟悉的鹿角面具,在手中随意地抛起,又接住,如此反复,戏耍一般的,不动声色地向前踏了两步,聂秋意识到他是在逐渐靠近他的重剑。

    不,很快,聂秋又发觉他想错了,因为常锦煜只是随意一瞥,便将惊魂剑踢开了。

    因为器物皆有灵,灵在昆仑,他的剑对他露出了獠牙,于是他就不准备再依靠剑了。

    你说的面具,是这个吧?常锦煜从容地笑着,他明明是紧盯着梁昆吾的,聂秋却知道他是在和自己说话,敢问仙君,如果与玄圃血脉相连之人戴上这副面具,会发生什么?

    徐阆勉强擦了擦嘴,眼前一片昏黑,耳蜗里嗡鸣声不断,常锦煜的这句话却还是清晰地传入了他的耳中,他心里咯噔一声,猝然抬头看向常锦煜,终于是忍不住,骂道:喂,你是不是疯了?面具给我,你们现在从这里离开,一切都还来得及挽回,不然就迟了

    话音未落,常锦煜已经悄然走到了聂秋的身旁,一只手攀住他的肩膀,另一只手将鹿角面具递给他,面具沉甸甸的,不知道是什么材质所制的,冰冷刺骨,比朔风更严寒。

    然后,常锦煜放慢了步子,向后退去,直至退到自己大徒弟的身侧,眼见着方岐生的脸色阴沉得可怕,他心里也知晓这一举动约摸是碰到了方岐生的逆鳞,也不多做解释,只是咬紧了牙关,从唇齿间逼出一句又轻又低的话来:右侧鬓角处,有一个暗扣。

    其实他自己在这地方的时候已经戴过无数次了,可惜这东西似乎是不肯认他,无论他怎么摆弄,鹿角面具都没有任何反应,安静得就像一个再普通不过的面具。

    常锦煜说这番话,是暗地里告诉方岐生,他留有后路,并且将后路交给了方岐生。

    方岐生并不想领师父的这个情。很明显,如果要常锦煜选,常锦煜肯定是优先保证他和黄盛的安全,其次才是聂秋,毕竟他们也不算熟络,更何况摆在常锦煜面前的,可是他追求了数年的真相,他又怎么肯放过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就算代价是徒弟结发的夫君。

    而且,显而易见,如果这位昆仑仙君想阻止,聂秋根本拿不到鹿角面具。

    提心吊胆、苦口婆心劝说的也就只有阆风仙君而已,梁昆吾根本无所谓。方岐生想,不论怎么说,至少他看明白了一点,在场所有人中,真正担心聂秋的只有他和徐阆。

    又或者,梁昆吾不是无所谓,而是他对自己的实力有信心,所以不担心吗?

    方岐生正想着,聂秋双手捧着那副面具,转过头来,看向他,问:你相信我吗?

    都到了这种时候,方岐生心里竟觉得有几分好笑,反问道:你相信我吗?

    聂秋的眉眼间忽然有了释然的笑意,他复又看向沉默不语的昆仑仙君和阆风仙君,不知何时,徐阆已经被梁昆吾扔到了凭空出现的软榻上,半个身子陷在里面,艰难地挣扎着。

    即使我只是区区一介凡人,他顿了顿,说道,我也想知道所谓真相是什么。

    他想知道,步尘缘、步尘渊,步家众人是为何而死,步尘容又为何而活;他想知道,谢慕和步尘安的命运是否从一开始就已经定下;他想知道,他是不是真的见过徐阆,见过梁昆吾;他想知道,徐阆在这漫漫尘世中彳亍了多久;他还想知道,白玄究竟是怎样的人。

    徐阆听着,眼神蓦地软了下来,语气中带着长辈的殷殷关切,说道:好吧,你自己想明白就好。梁昆吾,等会儿玄圃堂察觉到白玄的气息就会醒过来,邪气上涌,侵蚀神智,你问问三青多久能赶到,他来布阵,你来阻止它们,破军脱不开身,我怕他来不及赶过来。

    聂秋想问,他口中的邪气是什么,它们又是什么,但是从他举起面具的那一刻起,他就再也挪不动视线,也开不了口了,手腕上的痕迹又如他每一次重生时那样,变得滚烫灼人,几乎要将他焚烧殆尽,直至枯骨成灰,步家的铜铃震颤起来,那股滚烫的热意却并未被驱散,唯有手中的这一副鹿角面具,寒冷刺骨,他浑浑噩噩地,被逼迫着戴上了面具。

    在混沌之中,聂秋似乎感觉到方岐生按住了他的肩膀也许是他的错觉,他分辨不出来,冰雪一样的寒意裹挟着朔风扑面而来,鹿角面具严丝合缝地戴在了他的脸上。

    然后,地动山摇,血腥味,尖声的厉啸,浓重的杀气逐渐蔓延开来。

    聂秋想睁开眼睛看看到底发生什么了,可是他的眼皮沉得出奇,带着他向更深处的黑暗坠去,他头一次确确实实地感觉到,昆仑向他奔赴,玄圃堂张开双臂将他拥抱在怀中。

    他听到兵器出鞘,不是一柄,两柄,是成百上千,他听到方岐生低声喊他的名字,他听到黄盛用咬牙切齿的声音在说就不能让我们出去吗,他还听到徐阆同样气急败坏地回答他你是想让这天下为你陪葬吗,此类声音交叠往复,最后,止于一声清脆嘹亮的鸟鸣。

    来者在他的腕节上轻轻一按,灼烧感彻底褪去,聂秋想,他兴许是躺在方岐生的怀里,因为方岐生的呼吸声很近,紧接着,轻抚过他手腕的人收回了手,好像说了句什么。

    这声音也很熟悉,格外熟悉,没有隔着那一层陈旧的回忆,仿佛就在他的脑海里。

    准确来说,不是声音熟悉,是咬字,是用词,是语气,可是聂秋想不起来,他正朝着更深处坠去,没听清那人到底说了什么,也许是让他们退后吧,因为方岐生向后退了。

    彻底沉入深渊之时,在混沌中起起伏伏之时,聂秋隐约听到了一声轻叹。

    不知为何,聂秋就是知道这是白玄的声音,这一声叹息,尾音绵长,由近及远,缥缈朦胧,他意识到叹气的人就要走了,有点着急,徒劳地张了张嘴,喉中却滚出一句话来。

    我什么时候能够再见到你?他问道。

    那道身影似乎止住了脚步,说道:在昼,在夜;在明,在暗;在晴,在雨;在群山,在万水;在朝云,在晚霞;在惊蛰,在霜降;在任何一个四季,亦在芸芸众生之中。

    聂秋没想到能得到白玄的回应,听完这句话,却莫名觉得安心了许多。

    他闭上了眼,也将唇齿合拢,想,这之后或许又是一个漫长的、陈旧的梦境。

    第242章 、误入

    百年前。

    常闻僻壤之地有座山, 山石漆黑,宛如被烧焦般,山上无草木, 也无鸟兽, 陡峭险峻,巍峨矗立,高耸入云,月半之时, 尖锐锋利的那一座顶峰像是将明月向人间钩去。

    如此偏僻的地方, 闭塞不通, 山下村民鲜少与外界来往,思想、语言也变得衰败落后。

    这里很少有外人踏足, 可今天一大早,准备去喂养牲畜的妇人却捡到个人。

    身上的衣裳破破烂烂的, 有被树枝划伤的痕迹,妇人抬眼一看, 估摸着,这人大概是从山上跌了下来, 一路连滚带爬,被灌木阻了阻, 所以才躺在了这鸡窝里。

    妇人叉着腰看了一会儿, 浇了米糠,好让那些咯咯直叫的鸡别再啄这人披散的头发。

    她蹲下去, 隔着衣袖碰了碰这人的脖颈, 似乎还有微弱的起伏这明显是个二十四五岁的年轻男子,豁了个口子的斗笠挂在他脸上,遮掩住半张面庞, 脸上全是泥土,她看不清长相正待妇人在犹豫是否将此时告诉丈夫的时候,昏睡过去的年轻男子突然醒了。

    说实话,她从来没见过这么醒的人。

    男子猛地吸进一口气,像溺水的人终于能喘得上气一样,他忽然坐直了身子,吓得妇人连连后退,站在一旁看着他向四周张望了一番,随即,这名男子露出了兴奋的神色。

    黑色的山我终于到了!他欢呼一声,毫不顾忌形象,笑盈盈地爬起来,试图向旁人分享他的喜悦,然而,被他的视线烫到似的,妇人皱着眉头又后退了几步,并不想配合。

    外来人。妇人迟疑着,用晦涩含糊的腔调提醒道,满月之前,你最好离开这里。

    男子正龇牙咧嘴地整理身上那件称不上是衣裳的衣裳,闻言,问道:为什么?

    妇人却并不想再继续这个话题,话说到这里,她的视线就轻飘飘地掠过了男子,拎着竹篮过去继续喂鸡了,似乎她已经习惯了自说自话的外来者,也已经这样提醒过无数次了。

    年轻男子又絮絮叨叨地问了几句,见她始终一言不发,只好耸了耸肩,问:那么,这村子附近有没有水源,这个您总能告诉我吧?你看我现在这副模样实在狼狈,总得

    妇人嫌他话多,早就听得烦了,抬手给他指了个方向,转身便走了。

    男子将斗笠夹在腋下,随意将散乱的长发拢了拢,只觉得身上酸疼无比,情绪却不见低落,他自讨了没趣,也不觉得窘迫,反而乐呵呵地摸了一把身旁经过的那只鸡,薅下来几根鸡毛,被追着啄,又躲又逃,沿着妇人所指的方向,朝有水的地方跑去,准备收整收整。

    他虽然年轻轻轻,却已经看破红尘。这年轻男子,不喜功名,不喜利禄,身无长技,家道中落,也不觉得悲痛,只喜见这人间山水,成天闲不住,就要游历四方,踏遍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