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重生:回到1983在线阅读 - 第123章:不这只是新的开始

第123章:不这只是新的开始

    “三年,我投资那么多钱,到头来你却告诉我,就这样结束了。

    你认为我是傻子,还是你是傻子。”

    面对男人的怒火,谭光没有一点点慌张:“这是我们都不想看见的。

    冯文自己作死被关进去了,我也没有任何办法。

    只要冯家老头子还活着那冯家就变不了天。”

    “那就让他去死!”

    “呵呵,你以为是在你的国家,只要冯家老头自己不想死,谁都拿他没办法。

    不过我已经提前预料到了,我还留了一手。

    都三年了,再等等也不急。”

    男子死死盯住了谭光:“你要明白,我的耐心有限!”

    谭光毫不在意的挥了挥手,脸上风轻云淡。

    龙腾广场。

    “难不成我们就这样轻易放过冯文?”

    “不然你还想怎么样,跟冯家真正开战,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冯家老爷子不死,就算是二哥出面,最后都是两败俱伤。

    冯文已经得到应有的惩罚,事情也该结束了。

    冤家宜解不宜结,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陈湟一边与雷龙说话,同时手中的笔就从未停下。

    看着陈湟那飞速滑动的笔,雷龙下意识拿起计划书。

    看着计划书中的内容,雷龙忍不住吐槽道。

    “这是什么啊?”

    “企划书,开发一个地皮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快,从打地基建造风干装修以及宣传。

    即使是别墅最起码也要一年以上的时间。

    这一年内我不可能一直耗在这里,既然这样不如在这期间发展一下副业。”

    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甚至不如零零年代。

    所有话语权一直把持在个大电视台与影视公司。

    不管各种物品的宣传,又或者是这个时代最爆炸的地方,影视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尤其是香江的电影业更是传奇中的传奇,一个不到千万人口的地方。

    居然创造出来了整整一个时代,这个时代更是一直引领者八零九零年代。

    即使到了二零年代香江电影行业还在潜移默化影响着人们的意识。

    香江电影更是华语电影的开创者先驱者,在影片的拍摄,故事的内核。

    明星的敢打敢拼又或者是独特的摄影手法,完美形成了一个独属于华语电影的文化史书。

    碍于国内的发展,香江地区的局域性,人流的数量。

    无可闭合只能朝着内陆开始转移,虽然如此但香江电影依旧在电影史画上重要的一笔。

    在八零年代服饰视频地产,甚至于汽车以及人们生活方方面面都在朝着香江靠拢。

    陈湟现在要做的,就是提前布局,相比起未来一点点培养明星与品牌效应。

    陈湟更喜欢未雨绸缪,等真的到了那一天,陈湟可不希望自己被卡了脖子。

    电影行业准确来说一共分为三个大类,第一正是演员导演坚持在第一线的工作人员。

    第二点则是宣传,主要负责让大众知道这部电影的存在。

    第三则是最重要的院线,有了院线大家才有看电影的地方。

    但往往第二宣传与第三院线都是分开的,到了二零年代这两者已经开始逐渐密不可分。

    拍摄电影的时间不进场且慢,冲突还有各种意外发生。

    陈湟盯上的则是宣传与最重要的院线,身为拥有两世记忆的人,没有任何人能比陈湟还要懂得什么叫做宣传。

    而放在院线,陈湟更是作文钓鱼台,鹏城最大的两家世纪广场都在陈湟的手中管理。

    除此之外还有两家中型商超,加上谈判陈湟有信心拿下鹏城绝大部分的电影播放权。

    放在未来影院是一个十份赚钱并且令人眼红的生意。

    毕竟仅仅只是提供了观影地址,百分之三十的利润就这样被院线分走。

    不需要任何动作,不需要任何操劳,只需要前期一定的设备投资。

    然后三四个人站在柜台前面,几个扫地阿姨外加两三个播映员。

    十几个人就能够撑起一个拥有十多个播放厅的大型影院。

    而这一个大型影院每天赚来的钱却都是以数十万起算。

    这样暴利的生意自然惹人眼红,所以不管是双马还是单王目光都盯上了这块蛋糕。

    但与未来不同的是,八零年代电影院不禁不是一个赚钱的生意。

    反而是一个亏本的存在,甚至只有一小部分从乡村四处奔波的小型剧组才能赚到一些钱。

    直到九零年代来自于香江与国外的运营模式传入国内。

    这才让影院有了一定的复苏,即使这样大部分影院也都倒在了零零年代。

    就这样电影行业迎来了些许寒冬,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08年。

    从09年开始电影业又迎来了爆发,这种爆发一直持续到陈湟死去,那个时候国内已经成为了全球影视最大的市场。

    电影行业的资本更是吃的盆满钵满。

    但进军电影行业之前,一共有三座大山拦在陈湟的面前。

    能够想到这个生意的必然不仅仅有陈湟一人,但仅仅只是香江与内地不同的电影机制就卡死一大批人的脖子。

    这也是拦在陈湟面前的第一座大山,两地的审核机制。

    为了电影行业的发展,香江并没有对影视行业设置任何门槛。

    但内地不同,严苛的审核影片的进口,这都是一座座大山,只不过陈湟早就想好了应对之策。

    第二座大山则是影片的资源,即使解决了第一个问题。

    是否能够拿到第一手资源,与香江同时上映,这也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

    作为一个每年产出电影达到上亿,甚至数十亿的霸主,别人为什么要相信你这个只有几家影院的小老板。

    第三也是陈湟面前最大的拦路虎,那就是语言问题。

    没错语言竟然成为了最大的问题没有之一,现在的年代不像后实,并非每一个人都识字认字。

    而香江的电影使用的自然都是粤语,作为改革的先锋鹏城虽然位列粤语使用地区。

    但实际上外乡人的数量早就以碾压行事超越了本地人。

    能够让大众听懂看懂反倒是成为现在最迫切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