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拜托,反派怎么可能傻白甜在线阅读 - 第208节

第208节

    ??四周充斥着厮杀声,无数个狄人倒了下去,尸横遍野,彷如那无间炼狱。

    ??谢无端静静地站在高高的城墙上,俯视着四周的刀山火海,那半垂的眼睑下,眼神无波无澜,仿佛这些刀光剑影都映不到他眼中。

    ??北狄人在拿下兰峪关、银川城、六磐城以及兰山城等数城后,便大开杀戒,城中百姓皆已被屠尽。

    ??整座城池没有一个大景百姓。

    ??全都是敌人。

    ??谢无端轻抚着腰侧的布袋,淡淡道:“北狄守城将士通常为一万骑营,共一万两千人,此刻城内还有七千人。”

    ??“全歼。”

    ??他慢慢地吐出了这最后两个字,云淡风轻,声音也恢复成之前的温润清冽,似夏日过涧的清泉。

    ??“得令。”年轻的男音掷地有声地应道。

    ??火趁风威,风助火势。

    ??熊熊的烈火肆无忌惮地扩张着它的地盘,那张扬的火焰蹿得比周围的房屋还高,恣意而疯狂,似将整座城池都要吞噬掉。

    ??烈火整整烧了一夜。

    ??这一夜之间,六磐城被彻底攻陷。

    ??六磐城的这场大火来势汹汹,很快就引来了周边的银川城和兰峪关的注意。

    ??天一亮,两边各自派了一队斥候快马加鞭地来到了六磐城打探消息。

    ??旭日冉冉升起,金灿灿的晨曦下,被烧得面无全非的六磐城已空无一人,城门大大地敞开着,夹着点点灰烬的晨风自城门后迎面刮来。

    ??风中散发着一股浓浓的烧焦味,还混着刺鼻难闻的焦臭味。

    ??两百余人的队伍停在了六磐城的城门外,马匹略先焦虑不安地甩着长长的马尾,嘶鸣声在这寂静的清晨尤为清晰。

    ??四五个长狄将士先进城查看了一番,一炷香后,才匆匆地从城里出来,身上添不少黑炭的灰烬。

    ??为首的一人恭敬地以狄语对着马背上的中年男子行了礼,禀道:“左大将,属下等大致查看过了,敌人已经都撤退了。”

    ??他垂下了头,不敢直视,回想着方才在城内看到的一幕幕还有些心惊。所有守城的将士在一夜之间全都死了。

    ??但就算他不说,左大将也能猜到六磐城内定是一场壮烈的惨败。

    ??“进城。”

    ??左大将一声令下,就策马进了城。

    ??他带来的两百人则各司其职,有的守在城外,有的负责绕城巡逻,也有的随他进了城。

    ??六磐城中还有一些余火未熄,一些房屋还在噼里啪啦地燃烧着,偶尔会听到烧焦的梁柱落下的声音,零零星星的火花四溅开来。

    ??一眼望去,地上全都是长狄将士的尸体,横七竖八地躺了一地,有被烧死的,有被箭射死的,有一刀毙命的,也有肢体不全的……数之不尽。

    ??左大将面无表情地环视了周围半圈,面上没露出一丝一毫的异色。

    ??他征战沙场二十几年,再惨烈的战场也见过,眼前这尸横遍地的场景也算不得什么。

    ??进了城后,他就在城墙边下了马,带着几个亲兵沿着石阶迈上了高高的城墙。

    ??城墙上同样空无一人,只有那些北狄将士的尸体一动不动地倒在地上,死气沉沉。

    ??“是大都尉!”一名方脸亲兵一眼就看到了某具光头男子的尸体,惊愕地脱口喊道,脸上略有几分动容。

    ??大都尉的尸体以面朝下的姿态俯卧在那里,一支羽箭扎在他光秃秃的头颅上,贯穿了颅骨。头颅下方的地面上,横流的血液已然干涸。

    ??左大将停在了三四步外,望着地上大都尉的尸体,语气复杂地叹道:“秃发戕竟然死了!”

    ??他的目光也只在大都尉身上略略地停顿了两息,就移开了目光,望向了不远处的那根旗杆,双眼微微睁大。

    ??谢以默的人头不见了,它本该挂在旗杆上的!

    ??后方的一众亲卫都也注意到了这一点,面色皆是一变。

    ??谢以默的人头是他们长狄的战利品,现在人头没了,消息要是传到王上和留吁元帅耳中,怕是会雷霆震怒。

    ??那方脸亲卫三步并作两步地冲到了旗杆边,扒拉着旗杆往外看,想看看人头会不会滑到下面去了。

    ??他扯了下挂在旗杆上的麻绳,隐隐听到“咯嗒”一声,还没搞清楚怎么回事,就看到一面旗帜冉冉地沿着旗杆自动升起。

    ??那金色的旗帜在晨曦下闪烁着流金般的光辉,半边旗帜染了一大片暗红色的血迹,似在无声地泣血。

    ??这是什么?!

    ??那方脸亲兵还没反应过来,却听后方左大将震惊地喃喃道:“是谢无端!”

    ??左大将抬头望着那面升至高空的金色帅旗,旗帜在风中张扬地飞舞着。

    ??旗帜上那个龙飞凤舞的“谢”字是何其刺眼,那片干涸的血迹在阳光下殷红鲜亮,映得左大将的双眼一片通红,仿佛染了血般。

    ??他不懂大景的文字,却独独认得这个“谢”字。

    ??不仅是他认得,在场的这些长狄将士也全都认得。

    ??谢无端回来了!

    ??这个念头像一记重锤重重地敲击在他们的心口,震得他们动弹不得,某个人失魂落魄地喃喃自语着:“谢无端,竟然是谢无端。”

    ??明明此刻阳光灿烂,可城墙上的这些长狄人却觉得周遭似是阴云笼罩,气氛陡然间就绷紧至顶点。

    ??每个人的目光都像是凝固在那面帅旗上,移不开分毫。

    ??一股战栗的寒意爬满了他们的脊背,汗毛倒竖,那是一种被野兽盯上的危机感。

    ??左大将深吸了两口气,情绪才稍稍稳定了一些,当机立断地吩咐亲卫道:“快,立刻禀报留吁元帅。”

    ??这件事十万火急,不过短短两天,身在京城的留吁鹰就得到了一份来自左大将的飞鸽传书。

    ??在看到绢纸上的内容后,留吁鹰大惊失色,耳边更是嗡嗡作响。

    ??这信上的每个字都像是毒刺般狠狠地扎进他的眼睛。

    ??一夜之间,六磐城的守城将士一万二千人,包括大都尉秃发戕被全歼。

    ??留吁鹰锐利的目光凝在了绢纸的最后一句上——

    ??六磐城的城墙上只留下了金鳞军染血的帅旗。

    ??染血的帅旗!

    ??这几个字触动了留吁鹰的心弦,去岁的记忆一下子汹涌而来。

    ??当时,他亲自带兵在利突平原围杀谢无端,本以为那次谢无端必死,却还是让他浴血突围,他的鲜血染红了那面金鳞军上的帅旗。

    ??可就算是受了重伤,谢无端依然让副帅死在他的长枪下,还差点就赶到了青潼谷救下谢以默……

    ??谢无端竟然真的还活着。

    ??留吁鹰又盯着手里的绢纸看了一会儿,随手把这封飞鸽传书扔给了一旁的阿屠:“你看看。”

    ??阿屠本是留吁鹰的谋士,此次陪同留吁鹰一起来京城,特意打扮成了随从的样子。

    ??他飞快地看过了信后,表情也不太好,习惯地摩挲着人中的八字胡。

    ??那天之后,他特意吩咐潜伏在京中的暗探查过。

    ??可是,除了萧二姑娘的支言片语,没有任何人知道,甚至听说谢无端还活着,就连宫里也没有消息。

    ??留吁鹰与阿屠一度还以为是那位萧家二姑娘是在信口胡言,这两天已经把这件事放下了。

    ??不想今天竟然收到了这封飞鸽传书。

    ??信上的每个字似镌刻在留吁鹰的眼中、心中,挥之不去。

    ??留吁鹰抬眼看向了窗外,遥遥地望着武安侯府的方向,那双锐利的鹰眼危险地眯了眯。

    ??“那天,她说了什么?”

    ??留吁鹰是用狄语问的,可阿屠却是以景话回复的:“谢公子说,‘老朋友’还活着,他自然舍不得死。”

    ??“上一句。”留吁鹰催促道。

    ??阿屠咬了咬牙,吐字清晰地说道:“谢无端就要带着谢元帅的棺椁,回京了。”

    ??他的景话说得很好,流利而娴熟,没有一丝口音。

    ??“谢元帅的棺椁……”留吁鹰面上犹如疾风骤雨,右拳猛然收紧,拳头咯吱作响,“这位武安侯府的二姑娘,到底是什么来历?”

    ??阿屠理了理思绪,便改口以狄语把暗探此前调查的结果一一禀了:“她是原武安侯萧衍的嫡女,出生后,就被萧衍的妾室暗中调包,与庶女互换了身份,数月前才弄明白身世。”

    ??“原武安侯萧衍不久前随承恩公柳汌去了幽州剿匪,因贻误军机,被判夺爵流放。”

    ??顿了顿后,阿屠又道:“刚刚属下得了密报,说是萧衍今天会被官差押送离京,远赴岭南。”

    ??“有人在南大街见到了那位萧二姑娘,应当是为了送父离京。”

    ??“哦?”留吁鹰的拳头在桌上轻轻地叩动了两下,猛地站了起来,沉声道,“那本帅就去会会她。”

    ??会会这位萧二姑娘。

    ??留吁鹰大步流星地朝屋外走去,阿屠抚了抚衣袖后,也快步跟了上去。

    ??主仆俩骑了马,由阿屠带路,一起去望南大街。

    ??南大街是从南城门出城的必经之路,而原武安侯萧衍被判流放的告示早就贴了出来,京城的百姓听闻了这件事,纷纷地聚集在南大街上,等着看热闹。

    ??街道两边,人头攒动,至少有数百人聚集在了这一带。

    ??因为得了暗探的密报,阿屠直接领着留吁鹰去了距离城门口不过百来丈远的盈福居。

    ??“元帅,萧二姑娘在那里。”阿屠抬手指了指酒楼的二楼。

    ??二楼的窗户开了半扇,一个身着绯红罗衫的少女临窗而坐,一手托腮,小脸微微低垂,看不出表情。

    ??留吁鹰没急着上前,站在盈福居的斜对面,不近不远地注视着萧燕飞。

    ??“来了,人犯来了!”后方忽然有人喊了一声。

    ??紧接着,街道两边的人群全都沸腾了起来,呼喊着:“那边,在那边。”

    ??周围的百姓都看向了北边人犯前来的方向,唯有留吁鹰纹丝不动,依然深深地凝望着酒楼内的萧燕飞,就见萧燕飞闻声而动,几乎从窗口探出了半个身子,以团扇遮面,也朝着北方望去。

    ??阿屠凑过去,低声对着留吁鹰附耳道:“元帅,汉人以孝治国,一向重孝道。”

    ??“大景的大皇子说过,这位萧二姑娘上敬长辈,友爱兄弟姐妹,是个纯孝之人,定是因父流放,而感伤。”

    ??留吁鹰对景人愚孝的习俗也素有耳闻,微微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