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学医救不了大汉[基建]在线阅读 - 第104章

第104章

    ??对于那些没有听过的人来说,必然会对涉及自家人性命的事情,极为感兴趣。

    ??有人捧场,自然会有人乐意说。

    ??就是他们在说的时候,肯定会扯上月女神威,法力无边之类的内容。

    ??而听的人,一点也不会质疑。

    ??在这些农人眼里,能保佑这么多产妇婴儿全部平安。

    ??绝对不是人能办到的事情!

    ??周胜一边推着石磨,一边和周围人吹牛逼。

    ??“那新生的婴儿,天生魂魄不稳,而外人带煞,若是被外人冲撞,必然会魂魄离体,那肉身没了魂魄,自然过不了多久就要死了!还是月女有大神异,稳固了婴儿魂魄……”

    ??周胜这个人。不仅擅长拍马屁,还擅长表演,他有点人来疯的特质,越是有人围着,越能说,而且想象力也丰富。

    ??韩盈照顾孕妇方法的神异,小半是村里看到高存活率的年老女性,自己给找的迷信理由。大半,都是他这张嘴给吹起来的。

    ??不过,就算是没有周胜,村里人对韩盈的那些新规矩,也会形成新禁忌。

    ??毕竟谁让韩盈自己顶着个封建迷信的月女名头,村里还有一群信这个的老妇和愚夫呢。

    ??就是她们传播的速度,肯定会慢点儿。

    ??周胜的鼓吹,加快了这个速度。

    ??他可是说了三个多月不带停的!

    ??只是早期周胜吹嘘的时候,韩盈实在是太忙,她也不会大冬天的在外面听别人吹牛逼。

    ??而周胜呢,要养家糊口,总不能天天都蹲到医院那边去,所以只在豆坊这边吹嘘。

    ??两个人地点不一致,韩盈自然错过了得知真相的机会。

    ??现在,女人们纺布的时候聊,男人们送豆腐的时候在路上结伴聊,韩盈就算是找,也找不到是谁开始传的谣言了。

    ??周胜鼓吹着韩盈的事迹,周围人也竖起耳朵听,外邑人其实知道这里面有夸张的成分,但架不住周胜说的有意思,吹的又是本村的月女,所以也会跟着叫好。

    ??就是其它村里的人,就没有这么好的辨识力了。

    ??他们被周姓忽悠的一愣一愣的,还真以为月女有那么大的本事。

    ??生老病死,生排第一位,哪个家庭都绕不过生育。

    ??不少以家庭为单位,担着豆子过来换豆腐的农人,开始想着要把自家的孕妇送过来。

    ??他们边听着周胜的吹嘘,边和亲人商量起来,到底什么时候送过来最好。

    ??而吹嘘的周胜。

    ??心里却想着。

    ??月女啊月女,您什么时候才能看到我这么努力呢?

    ??而在这些用豆子换豆腐的人当中,有个男人,站着听了好久。

    ??直至今天换豆腐去周围村落的人都要走干净了,他才慢吞吞的上去,换了两担豆腐。

    ??负责算粮食重量,切豆腐的韩硕没有察觉异样,倒是旁边给绳打结计数的楮冬,有些狐疑的看了男人一眼。

    ??对方有点过于健壮,不太像农家子。

    ??只是他实在是太忙了。

    ??韩盈教了他阿拉伯数字,加减乘除法,以及九九乘除口诀,楮冬拼命学,倒是都记住了。

    ??但学会了数算,不代表他能解决记账问题。

    ??没有纸笔,全凭记忆,肯定要记乱。

    ??这可是粮食!哪能出错?

    ??楮冬只能想各种办法。

    ??用不同粗细的绳子打结记录交易数量,收一斤粮,就拿一粒装罐子里。

    ??靠着这些辅助方法,楮冬硬是没有出现错账。

    ??代价,就是楮冬全部的时间精力,都要耗费在整理绳子和罐子上。

    ??压根抽不出来精力关注别人。

    ??所以脑海中的疑惑一过,楮冬的注意力,就被计算这次交易的收益支出转移走。

    ??和周围农人做同样打扮的男人,有些不熟练的扛起担子,向外邑了出去。

    ??他没有去县城,也没有去村里。

    ??而是沿着旁人不常走的路,走了一段之后,从隐蔽处牵出一匹驮货的矮马出来。

    ??他把装着豆腐的筐用绳子绑在马的两侧,牵着马走了二十多里,推开祠庙的后门,宛若回家一样,走了进去。

    ??第49章 职业安排

    ??男人卸下篮筐,旁边等候多时的奴仆上前,把马牵走,而男人则担着篮筐,先是去了厨房。

    ??厨房内,大掌勺一看男人出现,连忙迎了上来:

    ??“奎师,您今天怎么有空来?咦?您这身衣服……”

    ??“少管闲事儿。”

    ??被称作奎师的男人警告了一句,紧接着又说到:

    ??“这豆脂的名声,你肯定听过了,取块切一切,按照神师的口味,备些佐酱来。”

    ??想要奉承,却被刺回来的大掌勺表情有些难堪,又不得不强挤出来笑脸,殷勤的抬起来一筐豆腐,切块,备料,最后放在一个精美的,木制黑色雕花食盒里。

    ??如今火窑的技术不发达,只能烧制陶器,普遍认为意义上的瓷器,要出现在东汉。

    ??大部分人能用的,都是陶器。

    ??只是陶器普遍比较笨重、容易碎裂,由于其本身的吸水性,时间久了,还会附着上污渍。

    ??所以陶器普遍是中下层人在使用。

    ??而贵族们,更追捧木质的漆器。

    ??甚至连皇宫内,也多以漆器为主。

    ??这样的工具,价格自然不菲。